由「下靶」到「上靶」


@林錦波 - 2008/06/20

一場四川八級大地震再次牽動香港人的愛國情懷,演藝界這次聯同兩岸三地的藝人發動賑災活動,聲勢浩大,可是由個別藝人的捐款到大匯演的是非不斷,當中涉及兩位召集人曾志偉和劉德華的話題更被傳媒炒作,包括曾志偉在慶功宴上爆粗和東亞拉隊離場等,矛頭直指曾志偉的不是,加上近日黃家強批評藝人到災區探訪的言論,令表面上萬眾一心的善舉蒙上陰影。

筆者對兩位召集人及一眾藝人關懷災民的舉動,相信是出自真心誠意,只是處理如此龐大的賑災活動,牽涉眾多藝人和不同單位,包括出資贊助大匯演的公司老闆等,都不容易處理當中的人事分工和活動安排,出現爭議和紛爭是無法避免,加上眾藝人都隸屬不同的經理人公司,如何平均安排參與賑災活動,都令召集人和製作主事人費盡心思。

https://pixabay.com/en/night-camera-photographer-canon-1927265/
  https://pixabay.com/en/night-camera-photographer-canon-1927265/

曾志偉作為影視界的紅人,又是出色的電影監製,多年來提攜過不少著名的導演,筆者在香港國際電影節的特刊《焦點影人:曾志偉》一書中,以「電影創業家」來形容他,其「大哥」作風,某程度上受到業內不少人士的接受和認同,憑著敏銳的觸覺和敏捷的思維,令他能周旋於各路電影人和各界人士間,撮合不同人士的合作,可是其率性而為和以快打慢的手法,經常都令人詬病,最常見的是在公眾場合做出不適宜的行為,如在電影金像獎頒獎禮及今次大匯演的慶功宴,都令有關人士感到尷尬。

曾志偉在訪問中曾表示過喜愛做「下靶」的角色,可以肆意發揮其率性和搞笑本色,但要他肩負重任的「上靶」角色時,會感受到壓力,正因如此,肥姐沈殿霞的離世對他來說,可謂感觸良多,一直以來肥姐都擔任「上靶」的角色和「下靶」的曾志偉合作大型的綜合性節目主持,他在肥姐面前可以肆意發揮本色,有肥姐作「上靶」來「指責」和「糾正」他的失言和輕挑,令節目具娛樂又不失大體。

這種「下靶」角色早在他出道時已經開始,曾志偉很明白自己身處業界的位置,嘉禾和新藝城時期,他在洪金寶、成龍和麥嘉的「上靶」大哥導演、監製面前,他憑著個人才智發揮其「下靶」的武師、編劇、導演的工作,就算是在電影中客串或參演配角,他仍然是擔當「下靶」的搞笑角色,如「福星」系列電影中的羅漢果一角。及後,他擔任監製開始,這個「下靶」的角色出現變化,雖然他由面對洪金寶、成龍和麥嘉等大哥電影人到面對電影公司老闆和投資者,所要承受的風險和壓力相對加大,他亦明白「下靶」電影人的角色不能長久擔任下去,面對個人發展他需要由「下靶」逐漸轉變成「上靶」的監製和老闆的角色。可是曾志偉作為創作人出身的本色不變,加上他具有創業家的特質,擁有別具一格的膽色和化危為機的能力,帶領一班有形、冇形的「創作團隊」,在有限的資源和製作環境下,製作了一部又一部開拓新路的電影和提拔了一個又一個具潛力的電影人和導演,這亦成為了他對香港電影作出最大的貢獻。

可是,曾志偉在這個轉變中,未有作出配合這個新角色的轉變,他依然以「兄弟班」的仝人社的方式來擔任電影公司老闆和主事人,正面的是製作計劃全繫於曾志偉一人身上,由他決定哪一個計劃找到投資者及可否開拍,以及就市場形勢和合作夥伴而作出適度的調整,令公司及團隊變得更加靈活和充滿活力;負面的是公司全依賴著曾志偉來維持運作,製作計劃多在「急就章」的情況下開拍,資金主要以賣片花的方式集資,憑著曾志偉的商譽和發行商對他的信心預繳片花的費用,公司出品的電影如有閃失和票房不理想,那便要另行售賣片花集資,一部接一部地冚下去,直至遇上其中一部奇蹟地賣座,有充裕的資金繼續營運或另行籌集資金把欠下發行商的片債還清,而最差的情況會是發行商向曾志偉追討回預繳的片花訂金。

這種售賣片花的集資方式,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港產片最興旺的時期,十分普遍,有好幾位具實力和聲望的電影人,都以這種方式來集資開拍電影。可是,隨著港產片的風光不再,售賣片花的情況已沒有那麼容易,而曾志偉在開拓內地市場方面,算是先知先覺,但如何掌握內地市場的脈搏,他跟其他香港電影人一樣,仍然在探索的階段,加上內地業界仍未進入規範化的模式,以及電影檢查制度欠缺透明度,都令曾志偉這類電影創業家遇上不少風險。

就以黃精甫導演的大製作《江湖》為例,其時《江湖》在上映前未獲內地電影局審批過關,可是香港的檔期和宣傳已經就緒,以具經驗的監製可能會透過個人或公司的人脈網絡,跟電影局主管審批的官員商討對策,最常見的情況是內地與香港上映的版本不同,甚至在後期配音或某些通過不到內地審查的情節或結局,進行「加工」令影片可以順利在內地上映,如中國星出品,杜琪峯、韋家輝導演的《大隻佬》便是,內地版本的《大塊頭大智慧》把有關劉德華飾演的大隻佬看到因果的情節刪改,某程度上《大塊頭大智慧》跟《大隻佬》可謂兩部截然不同的電影,但基本故事和傳遞的訊息不變,相信兩位導演對這一種的改動會感到不滿,但站在電影公司和投資者的立場,為了減低影片失去內地市場的虧損,也是無可厚非的處理方法。反而在《江湖》一事上,曾志偉作為影片監製卻沉不住氣,當影片通過不到審批便高調表示不滿,令合作的電影公司及發行公司失去了跟內地電影局商量的餘地,令影片作為提攜新導演開拍大製作的用心和所花上的心血,未能達到應有的作用。從此可見,曾志偉的活靈變通和圓滑,會受到他本身的率性所影響,令事情有了一個好的開始,卻未能盡為人意地達到最理想的效果,相信今次賑災活動亦如是,令人感到有點遺憾。



#####

作者於2008年至2010年期間在《信報》撰寫《影業刺針》專欄,關於電影、電視及娛樂工業的評論。此文原於2008/6/20刊出,現經作者編訂於2018/05/29重刊。

[ #電影 #影業刺針 ]




cc logo BY-NC-ND | Attributions @林錦波 Terms

Author @林錦波 herein proclaims all rights to this article and related contents and thus publishes expressly the sai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BY-NC-ND licence which allows for sharing with attributions while restricting commercial usage and modifications. In conjunction, Author introduces images, illustrations and other media elements which may individually be on their own different ter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