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待春風 萬幕展宏圖


@林錦波 - 2008/10/24

二零零八年十月十三日這個星期,中國電影局常務副局長張宏森來港出席康文署及華南電影工作者聯合會、銀都機構合辦的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的電影活動,十月十六日張副局長出席與香港電影人的「懇談會」,有參與的電影人都表示張副局長與他們這次坦率的交談,有助雙方自年初收緊電影審批後,來自各方的種種傳言所產生的誤會。會上有電影人提到的傳言部分非常誇張,張副局長都一一澄清,有電影人在會上表示張副局長的講話和回應令他們「如淋春風」,相信香港電影的寒冷即將過去。

二零零八年香港電影遇上內地收緊審批,令製片數量跌至新低,雖然截至九月份,票房收入比二零零七年同期有所增長,二零零七年約為八億四百多萬,二零零八年約為八億四千六百多萬,可是當中大收旺場的多是荷里活大片,港產片和合拍片能過千萬票房的可謂廖廖可數,可見本地票房已無法支撐著影業的基本生存,自CEPA實施後,內地成為香港電影賴於生存的重要市場,這已是現時大部分電影人的共識,只有少數面對內地市場口味和審批尺度,無法適應而留守本地及傳統東南亞和台灣市場,可惜傳統市場自九七金融風暴後,對港產片的需求已大不如前,加上這些地區政府都相繼發展本地的電影業,其中以泰國和新加坡最為進取,而台灣沉戚了差不多二十年,終於出現《海角七號》這部勁收三億新台幣的賣座傳奇。面對如此嚴峻的環境,加上香港影業本身長期以來存在的問題,包括幕前幕後人才出現青黃不接,電影產業欠缺模範化發展等,當內地電影局收緊審批,即做成難以想像的影響,令影業進入寒冷。

雖然情況如此嚴重,當日出席的電影人幾乎包含了電影各個單位的人員,只是電影公司老闆缺席,出席人士中以主持吳思遠、銀都的宋岱和寰亞的莊澄屬較高層的人士,從此可以看到現時的電影公司老闆多是從事其他行業,電影只是他們其中一部分的業務,在金融海嘯風高浪急之下,他們都有其他業務要急需處理,其次是老闆們對出席這類座談會式的場合,並不踴躍,反而他們會私下與張副局長等官員會面商談有關問題。會上張副局長表示他十分歡迎個別電影人以不同形式與他溝通,如遇上審批上的問題,可直接跟他聯絡,解決有關的問題,誠意可加。張副局長回顧自改革開放以來內地電影業的發展,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興旺走到衰退,再到二零零二年的「再爆發」,產業到二零零七年已達到三十三億二千萬人民幣,他預計二零零八年產業會錄得四十至五十億人民幣的紀錄,在戲院銀幕的增幅方面,二零零七年以每天一點四個銀幕,到二零零八年截至九月份達到每天一點七個銀幕的增幅,他在會上亦提出了增幅的指標希望在三至五年間,產業達到一百億人民幣和銀幕增至一萬個的目標,他認為產業達到一百億人民幣就表示內地電影產業的發展「出現端倪」,正式進入發展期,而他形容現時內地產業仍處於「萌芽狀態」。張副局長對內地電影產業的宏圖,實在令聽者感到喜奮,可是這個目標能否達成,還有很多變數,其中內地電影產業模範化的進度緩慢和市場兩極化的情況嚴重,戲院票價與內地居民收入的差距,形成只有大製作和話題作才能賣座,中小型製作連在戲院上映的機會也沒有,便賣給內地和外地電視頻道,中型製作在整個產業中屬少數,這都顯示內地影業並非向一個健康的產業發展,加上電影審批上的限制,都令電影產業難以發展。

以其他國家地區的電影產業來看,中型製作的蓬勃是顯示一個產業是否發展完善和強大的象徵,如荷里活和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香港都是,其中有幾個類型的發展是中小型製作的基本,包括驚嚇恐怖、喜劇和艷情片,這些類型能以中小型製作突圍而出,全因這些類型並不需要大卡士的演員陣容,只要製作認真和有創意,便有潛力成為賣座巨片,這幾年荷里活便出現過多部講求創意的恐怖片,如《死亡習作》和《恐怖教室》等,其中日本電影亦是由《午夜凶鈴》等多部恐怖片開始製造這幾年的復興之勢,我們還記得陳可辛和彭氏兄弟的《見鬼》為本地和台灣市場製造票房奇迹。可是,以現時內地的電影審查標準難以為這些類型製造好的環境,不少在內地通過審批的恐怖片,以內地的術語來說是「打擦邊球」,在故事中解釋這一切恐怖幻象是受到精神病或藥物影響所致,徐克的《深海尋人》便是最佳例子,徐克更加把這個擬似恐怖片的作品,最後拍成一部情深款款的愛情片,算是對內地審批標準的一個回應。至於,艷情片受到更大的限制,這裡涉及近年內地和香港業界熱切討論成立分級制的原因,會上有電影人向張副局長提到內地何時實施分級制的問題,而張副局長亦坦率地表示分級制是國家立法的問題,並非電影局可以處理,加上內地的欠缺分級制的執法環境,相信短期內無法施行;另一方面,他表示假若內地電影產業壯大到跟人民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時,也是分級制提上議程的日子,所以他勸告大家要共同為壯大電影產業而努力。記得二千年時導演張藝謀也曾表示過,為何內地政府打擊盜版方面的力度不夠,也因為電影產業仍未達到一個上百億人民幣的產業,未受到正視,可是要壯大電影產業,分級制和打擊盜版等跟影業的發展是相輔相成,這又墮進到底「有蛋先定有雞先」的爭論之中。


#####

作者於2008年至2010年期間在《信報》撰寫《影業刺針》專欄,關於電影、電視及娛樂工業的評論。此文原於2008/10/24刊出,現經作者修訂重刊,現經作者編訂於2019/02/05重刊。

[ #電影 #影業刺針 ]




cc logo BY-NC-ND | Attributions @林錦波 Terms

Author @林錦波 herein proclaims all rights to this article and related contents and thus publishes expressly the sai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BY-NC-ND licence which allows for sharing with attributions while restricting commercial usage and modifications. In conjunction, Author introduces images, illustrations and other media elements which may individually be on their own different ter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