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經典化身電玩 《地心探險記》如遊樂場過山車


@張錦滿 - 2008/12/31

今回看立體電影版本的《地心探險記》,還記得小時候看到的第一個電影版本(1959),那是由英俊小生歌是Pat Boone(白潘)與James Mason演出的。算算手指,那接近半世紀前的事,自己不禁唏噓。原著是法文小說,作者Jules Verne寫過《80日環遊世界》、《海底十萬里長征》等,他被稱為科幻小說開山祖師。

Image Credit: Unsplash
  Image Credit: Unsplash

《地心探險記》小說出版於1864年,想不到144年來一直受歐美娛樂商歡迎,西班牙也曾拍過電影,而電視劇在歐美更拍過很多,甚至舞台劇在美國也推出過。新時代它並且有電腦遊戲和動畫版本,甚至成為東京廸士尼海洋公園、美國科羅拉多州海洋世界的一個遊戲。

1959年電影版本是講愛丁堡大學教授與學生去探險,而2008年電影版本則是波士頓科學家與其姪兒一起去,他們進入地心的出發點都根據小說是在冰島,而至於回程返回地面的位置,08年版本則是意大利。

新版本採用立體電影模式是聰明之舉,這樣電影院便有生意做,不會被VCD和DVD搶了生意。為了要配合立體電影,故事便要盡量簡潔,人物也減少到只有3個人,導演要做的便是不停製造歷險,讓觀眾每隔幾分鐘便「玩一次過山車」,經歷海、陸、空三種環境,各有不同性質的遭遇,例如野獸、天然環境等各種危險。

「遊樂場過山車」這種遊戲模式,在世界各地經歷50年的考驗,娛樂商都知道是必勝方程式,不過以電影模式來模仿「遊樂場過山車」效果,這部立體版《地心探險記》還算是首部。我覺得今回電影創作者已造出成績,構思到可在銀幕產生的刺激的點子,都用上了,效果不俗,很有可能在本片之後,會有續集、或者同類型的「遊樂場過山車」出來。

這部「遊樂場過山車」式立體電影《地心探險記》還不算是大製作,科技上未有造出甚麼叫人津津樂道的場面。我在常規的電影院觀看這部立體電影,觀感經驗當然不能與到美國遊樂場玩一天相比。或許,在特技電影院觀看的話,感覺會完全不同。

《地心探險記》當初在1864年出現時是屬於科學界的消閒讀物,而《三國演義》歷來都屬於中國文學經典,但是來到今天,其主流形式卻變為漫畫、電玩,甚至是電玩化之後的電影。在電玩當道的今天,商人把老祖宗文化遺產來變身重生,話說回來,其實也總好過將之棄在黑暗角落裡。(完)


#####

作者發表於各大報刊雜誌的文字,現經由作者整理重刊,公開閱讀。

[ #2008電影 ]




cc logo BY-NC-ND | Attributions @張錦滿 Terms

Author @張錦滿 herein proclaims all rights to this article and related contents and thus publishes expressly the sai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BY-NC-ND licence which allows for sharing with attributions while restricting commercial usage and modifications. In conjunction, Author introduces images, illustrations and other media elements which may individually be on their own different ter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