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驚慄片來包裝傷痛歷史


@張錦滿 - 2015/07/31

在歐洲影展圈薄有名氣的王小帥新作《闖入者》頗特別,以驚慄片來包裝他自己成長時身受其害的一段傷痛歷史,那是1960年代中被大眾忽略的「三線建設」。原來在中蘇關係惡劣時期,中國恐防蘇聯開戰,於是便把沿海大城市(例如上海)的重要軍工企業搬到陝甘寧山區去,避免蘇聯入侵破壞。該個搬遷行動影響千萬人,他們從熱鬧城市搬到落後山區工作、居住,而王小帥便來自其中一個受影響的家庭。

Image Credit: Unsplash
  Image Credit: Unsplash

王家後來回到大城市,而他並考人北京中國電影學院。畢業後,他有機會拍長片,便製作了《十七歲的單車》和《青紅》,講及「三線建設」所造成的傷痛。去年,他又推出《闖入者》,繼續以該事件為題材,完成了他的「三線建設」三部曲。《闖入者》所講的悲劇,是說該時候,眾多遷到貴州山區的人們,都想回歸城市,而在爭奪那些有限名額時,相互攻擊、打小報告,因而會害苦無辜人。

事隔多年到今日,受害者後人,千里迢迢跟蹤到北京來,誓要報仇。歷史可以為我們師。歷史實在不能、也不應忘記,遺憾的是《闖入者》所講的悲劇,源於戶口搬遷制度,而那個制度在今天仍處於改革商討階段,至今仍未完善。

這些年來,中國傷痕文藝作品大家看過不少,都看到有點麻木,而各位作者也深知此情況,所以會以新鮮手法來處理悲慘題材,務求觀眾不會看得太心酸和覺得重複。前些時候,張藝謀改編嚴歌苓小說《陸犯焉識》為電影《歸來》,以片中患了失憶症的鞏俐,來呈現文革的後遺症,手法不落俗套,我欣賞。

現在王小帥也一樣破舊立新來個突破,以驚慄片來表達悲慘冤孽,借一位少年郎隔代尋仇,為父母輩報復,他心中的憤怒怨恨可以想象。今天,王導演把戶口搬遷制度這個老問題提出來,很具現實意義,因為正有千千萬萬人在等待國家能完善該個落伍制度。

在國產電影中,驚慄片一向罕見,王小帥今回拍《闖入者》頗能掌握其技法:電話鈴聲不時響起,可是拿起話筒,對方卻不說話,這確造出張力;之後,心事重重的女主角(呂中演得十分精采)在家裡門前附近,失神間發現有少年郎呆站在遠處凝望,欲上前了解,而他卻突然無影無踪,懸疑因此便出來。

此部影片能入圍2014年第71屆威尼斯影展主競賽單元,當然不是因為它能令觀眾看到心驚膽跳,而是因為它帶出中國1960年代的社會和政治情況,而片中女主角一直內咎,有自我救贖之心,那才是該片的重量。

此片重點在於憂心忡忡的女主角,她從頭到尾都想補償受害家庭。她能吸引觀眾看下去,並追隨她遠赴貴州偏僻山區,來到當年十分宏偉而今天已廢棄的工廠,探訪舊人,然後弄清楚當年受自己所害的家庭今天向自己報復的理由。救贖之心很重要,在歷史和社會罪惡事件攪清楚之後,報仇者那方的故事便變得次要,交代與否也沒關痛癢。

看這部電影,勿忽略王小帥良苦用心,不要馬虎的把「三線建設」與文革混為一談。最後一提,安樂電影公司在香港發行《闖入者》期間,會安排放映該三部曲中其他兩部片,讓大家看箇全面,實在有心。(完)


#####

作者發表於各大報刊雜誌的文字,現經由作者整理重刊,公開閱讀。

[ #2015電影 #電影 ]




cc logo BY-NC-ND | Attributions @張錦滿 Terms

Author @張錦滿 herein proclaims all rights to this article and related contents and thus publishes expressly the sai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BY-NC-ND licence which allows for sharing with attributions while restricting commercial usage and modifications. In conjunction, Author introduces images, illustrations and other media elements which may individually be on their own different ter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