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詩心看人間


@張錦滿 - 2010/11/11

李滄東編導的電影《詩》是繼《密陽》之後,另一個從凡間世俗故事昇華的高層次悲劇,所表達的非一般通俗劇的悲歡離合、生老病死、人情冷暖,而是叫人啞口無言、對之令人發抖的人生震撼處境,達到「驚天地、泣鬼神」的境界。電影的重心是個66歲婦人,她與十七歲中學生男外孫兩人居住在小鎮陋居內。她的女兒、也就是他的母親則在外地謀生。

Image Credit: Unsplash
  Image Credit: Unsplash

老婦一人負責打理全屋及外孫的一切。一天她手臂出現麻痹,醫生發現她已有腦退化跡象。她離開醫院,候巴士時無意中見到社區中心街招,有開班教寫詩,於是她去上課。老師第一堂課教她觀察,於是她便帶筆記簿在身,隨時隨地記下觀察所得。一天,她被告知早前鎮上一位女學生跳河自殺,是與他的男外孫和其他三個男同學有關。該三個男同學的父親來找她商議善後,大家決定由她代表四位男同學家長去向失去女兒的母親道歉,並給予受害者金錢賠償。然而這個無助的老婦人怎麼去完成這項艱巨的任務呢?她如何開口跟該個人生受極大打擊的母親說話呢?此外,生活足襟見肘的她,又如何拿出賠償金來呢?

此部電影故事,情節豐富,每一節都有新發展,皆加添該老太婆壓力,給她壓得越來越重。該個劇本所呈現的人世間艱難景象,並非以對白、旁白交待出來,而是由一件接一件事情、一點一滴累積出來。寫小說出身、後轉拍電影的李滄東,編寫劇本有很強功力。他設計他的故事主角老婦要學寫詩,於是該部電影的重心人物便活在構思寫詩的氛圍和過程中。她面對多個人生大難題,而她單獨一人只以自己所能有的方法去解決,而那種方法恰巧是寫詩。

在今天詩人衰落的現實環境中,編導安排老太婆去學寫詩,有點匪而所思,然而這個情況在現實生活中是否「可能」並不重要,重要是這樣的人物設計卻是「適當」,而且層次高。

李滄東引入詩意進入影片裡,確實是絕妙安排,一來可以拍攝很多大自然景色畫面,視覺美感豐富;二來電影出現的詩意畫面和行為,沖淡了劇情中的世俗悲傷;三來由於女主角時常思考寫詩,影片便多了她獨自一人的畫面,對白因而少了,觀眾想象空間便多了,影片的層次也便提升了。此外,李滄東安排由已息影16年的韓國國寶級傳奇女演員尹靜姬演出該老婦角色,加強入信的程度,幫助片中老婦的行為變得適當(probable)。

據網上資料,該部電影故事源於韓國一宗新聞:一女中學生被幾個男同學強姦。李滄東初沒把這條新聞放上心,後來他在日本無意中看電視,見河水流動的畫面,竟聯想到該條新聞,因而發展出以詩來貫穿整個故事。李滄東以這個動機來構思這部電影,獲得2010年法國Cannes電影節編劇獎和國際關注,而又奪得同年韓國大鐘(Grand Bell)獎最佳電影、劇本、女演員(尹靜姬)和男配角(Kim Hee-ra演中風癱瘓的老人)等四個獎,及後又獲得澳洲實至名歸。(完)


#####

作者發表於各大報刊雜誌的文字,現經由作者整理重刊,公開閱讀。

[ #2010電影 ]




cc logo BY-NC-ND | Attributions @張錦滿 Terms

Author @張錦滿 herein proclaims all rights to this article and related contents and thus publishes expressly the sai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BY-NC-ND licence which allows for sharing with attributions while restricting commercial usage and modifications. In conjunction, Author introduces images, illustrations and other media elements which may individually be on their own different ter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