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古說今言之有物 《浮生路》關懷經濟困局下平凡小夫妻


@張錦滿 - 2009/12/31

在每年奧斯卡頒獎禮舉行前一個月,是看美國電影的好時候,佳作都在該檔期上演。然而相當不錯的電影《浮生路》(Revolutionary Road)卻沒有任何提名。此片講1955年Connecticut州市郊地方一對小夫妻,厭倦平凡生活,想移居巴黎尋求突破。這部電影多少是回應近年美國經濟下滑的社會低落氣氛。電影人選擇題材總會先探索觀眾的情緒,在生活困難時代,拍攝悲劇電影,其實可幫助觀眾把痛苦昇華。未必只有喜劇才能解除觀眾的苦惱。

Image Credit: Unsplash
  Image Credit: Unsplash

原著是Richard Yates在1961年出版的處女作,該部寫實小說在當年曾與很著名的《Catch 22》等競逐美國「全國書獎」。書中所寫的悲劇,不是中國人觀念裡的貧賤夫妻,而是一對相信自己才華的男女,他們不甘心在小地方過平凡的生活,而他們的野心卻帶給他們痛苦。在美國經濟困難的時候,關心這對平凡小夫妻遭遇的是導演Sam Mendes,他導演的《American Beauty》和監製的《追風箏的小孩》都表現出他關懷世情,言之有物。今回他所描寫的夫妻,其實沒有甚麼遺憾,只因為那一點不甘心,卻鑄成不幸。

在金融風暴時期,Sam Mendes去演繹凡人那一點點不甘心所衍生的悲傷,好像觸不到今天美國社會的核心,然而宏觀來說,他所帶出的一套知足常樂生活哲學,與美國人熱衷上進、不斷追求的想法大異,或許會令現時處於水深火熱的美國人反思一下。美國人如果普遍都腳踏實地的話,或許今次禍害全球的金融海嘯便不會發生。

這部電影不像香港電視劇那樣每十分鐘便有吵架、衝突的畫面,但情節一樣充滿壓迫力,片中角色皆不時抽煙,表示他們心中的焦慮。然而緊湊的劇情不是此片成功之處,視覺性豐富,服裝、造型、化妝、佈景、道具,和配樂恰如其份,才是這部電影可觀的地方。影片開頭時火車站和街道上有大批臨時演員,他們千篇一律的扮相和造型,都來自1955年,亦表現出當時候生活的單調乏味。片中有個配角是公司小秘書,與男主角有一手,她的臉孔和造型便像極從50年代電影中走出來。今天能複製這個形象,是幕後工作者成就。

兩位演員Leonardo DiCaprio和Kate Winslet無論在演技、造型都恰當,發揮很好,表現出他們會更上層樓,成為美國影壇一線演員。Kate Winslet會有可能成為Meryl Streep的接班人,讓我們拭目以待吧!跟很多美國優質製作一樣,該片勝在細節方面做得出色,畫面所表現的1955年時代氣氛,就算不理劇情,光是感覺,也領略到那時候暗藏的生活壓力,那是整個製作隊的努力成果。看電影就是看這些功夫,而評價電影也是本於這些細節。我欣賞為此片做音樂的Thomas Newman,他是那麼瞭解故事和導演的意圖,在適當時候響起幾聲鋼琴,總是那麼到位,不多不少。電影中有如此多優美的細節,便使到此片具備擲地有聲的份量。(完)


#####

作者發表於各大報刊雜誌的文字,現經由作者整理重刊,公開閱讀。

[ #2009電影 ]




cc logo BY-NC-ND | Attributions @張錦滿 Terms

Author @張錦滿 herein proclaims all rights to this article and related contents and thus publishes expressly the sai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BY-NC-ND licence which allows for sharing with attributions while restricting commercial usage and modifications. In conjunction, Author introduces images, illustrations and other media elements which may individually be on their own different ter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