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打漫談


@劉兆生 - 2019/04/15

短打技巧,究竟是何等重要?一言難盡!

我的一位朋友還是相信,高爾夫球是把球打得愈遠愈好。或者用二號鐵桿打出好球便值得炫耀。他時常叫我到練習場看他發球,讚他打得好。這便是他心目中的高爾夫球!

我不反對發得一記好球令人心花怒放,信心大增。但對一些業餘球手來說,發好球有時卻會增加壓力,因為他們怕錯失一個birdie的機會,比我們錯失一個par的心情更為沉重!

我的教練說:看高爾夫球員的潛質,我不管他的長打是如何高超,我只管他是否有恆心去練短打的技術。有位職業球手找Harvey Penick(已故著名教練)學推桿,Penick卻帶了他到短打練習場。球手問:教練,你有沒有搞錯,我是來學推桿的啊!教練說:你是職業球手,推桿無理由還要我教,你一定是短打不好。短打好,每球都接近旗桿,一推即進,怎用學?

在練習場內所看見,全都是一排排勁度十足的年青人,桿上桿落不停地練發球。在練習場旁的沙坑、果嶺,最多只可以看到一兩位中年人,優閒地切著球,推球進洞,來來回回地獨個兒在沉思。這是高爾夫球靜態的一面,也是最寶貴的一面——回報率最高的練習!

假設我們做個實驗。找位差點二十的球手,和一位職業球員作賽。十八個洞,逢5桿洞的各自從發球台打三桿,是4的兩桿,是3的打一桿,然後交換打對方的球,直至進洞。我敢打賭:總桿數較低的依然是那位職業球手,因為差點二十的業餘球手的短打技倆未精。

能把球用最少桿數從近距離推進洞的全靠短打,和長打關係不大!

如何練好短打,每人的方法不一樣。偉大的球手例如Bobby Jones、Jose-Maria Olazabal、Ben Crenshaw都是早期已開始苦練短打。Tom Kite、Ernie Els和Phil Mickelson的父親在家的後園早已為他們鋪好一個沙坑和果嶺,從小便要他們天天練習。人家每天花七成時間練短打,想想我們一群週末高球發燒友,年中有沒有花過十小時練推桿?有沒有倒過一百個球在沙坑裡打出來?有沒有練超過十小時在果嶺邊切上去?每天還在發白日夢,冀望有天可以打到單位數差點,自己也覺得可笑,不苦練短打是可憐,可恥,可悲的!

怎樣練?教練說怎樣練不重要,最重要是你要有恒心去練。要把練習的過程變成樂趣。據說TOM KITE的練法是叫球僮站在果嶺上,把手高舉張開,他大概在二十碼外打高切球,球僮嘗試把球接著,但腿不能移動。我當然不會鼓勵你的親人去充當你的球僮,除非你是他的遺產合法承繼人!

短打的基本技術原來是非常簡單。我第一次收拾起慘痛的心情,滿懷希望地認真去學短打。教練三言兩語教了我Pitching和Chipping的分別。這些我早懂啦!我問:我是想學怎樣控制距離?他反問我:我怎知道你怎控制?是你控制,不是我控制的啊!

練了一小時後,我再問他:「教練,我真是控制不到遠近!」我站在離果嶺大概四十碼,他望著我:「控制距離是用『心』的。你想把球打到那裡去?我不假思索便答:「把球停在最接近旗前。」他說:「錯!你應該想像把球打進洞裡!」

「說笑嗎?我又不是職業球手!」我回應。

「職業球手和你的分別只是他比你練得多!」教練繼續說:「職業球手一般在離洞一百二十碼便想一桿進洞。你是在四十至五十碼之內便要這樣想。每位球手在每個階段有一個所謂『門檻距離』threshold distance,例如:P桿全揮可以打到一百五十碼,令他們最尷尬的便是一百二十碼左右,想全揮怕超遠,半揮又怕不夠。但無論如何,球一抵達門檻距離,你便要求自己一桿打進去,最壞也只能容忍再推一桿而已。」

「說易行難。這樣理想便不是高爾夫球啦!」我心想。

「你第一點先要做到的是觀察,觀察你想打還未打的球線,主觀地VISUALIZE你的球往什麼方向、飛多高、在哪降落,然後前滾多遠,再轉左或右,漸慢下來踫到旗桿彈入洞。想好了便打,打完之後再比較你的球能否依照你的主觀願望飛去。如果不對是為什麼,再試。想、試、比較、再比較,直到你認為P桿是你心肝寶貝,晚上不抱著它睡不著為止!」

練終歸要練,練得好不好卻是另外回事!唉!短打啊短打!什麼時候妳才屬於我的啊?寫這段文字之際,是我個人經歷著短打最黑暗的日子,彷彿以前學過的短打技倆全部給回教練。一舉桿便混身不自然,腦海裡是一片空白,經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把球「撥」上果嶺!說起來諷刺得很,發球和長鐵的技術卻日飛猛進,屢次破了自己的最遠距離。長打和短打,是不是此消彼長,到現在我還找不到理論去支持。

短打當然包括果嶺上的推桿功夫。推桿,有人說是遊戲中的遊戲,亦是學問中的學問。不要以為球不用飛過空氣便容易得多。

我上第一課推桿堂,教練什麼也不教,只把球放在離洞邊三吋左右,然後向我們每位學員發問:怎樣才能保證球推不進洞?是,推不進洞。有答案說用力太大,有說用力太小,有說眼睛不看球,眾說紛云。但只有一個方法,保證可以把球推不進洞裡,就是:桿面根本不對著洞口。桿面不對準目標線,便沒可能推球進洞。簡單得不能再簡單。但是我們很多時,的確是沒有理會桿面有沒有對準目標便推出去了。

教練屢次強調這是推桿技巧的最最基本原理,亦是引來失敗的最最大原因。但是,大多數推不進球時我們喜歡撒賴:NO BREAK、GREEN太快、風太大、雜草太多、草面凹凸不平、球線被人踐踏過、剛剛施過肥、沙石太多、去水不好、太乾、太硬、太軟、太斜、太陰險、逆草、順草……藉口花樣之多,不能一一盡列。是的,既然你知道這麼多因素,為何不一早計算?

推桿差劣之原因有三個可能性:

一是你沒有鍛練到一套屬於自己的方法,貫徹始終地控制推桿的方向和速度。一些人每次推桿所用的方法也不同。心情好的時候身體站直一點,心情差的時候把背彎多了一些;搖擺的弧線永遠不一樣,有時垂直,有時向前。這類人的動作太「善變」,推桿一定吃虧。姿態正確與否,不能一概而論,但先決條件是每推一桿前,我們的準備功夫是否一致。

如果你的姿態及控制得宜,推桿還是差勁的話,第二個可能性便是你心裡根本沒有一桿進洞的強烈慾望。無論球在果嶺上的位置離旗桿多遠,理論上也可以做到一桿進洞。你愈想把球推進,球進洞的機會愈大。在果嶺上常看到一些人推完一桿,球的位置比未推前離球洞更遠,平白多加一桿,真是可惜。進洞的意識很關鍵。

以上兩點你確實做到了,推桿成績還是不理想。最後的可能性,是你那枝推桿不適合你,換掉它罷!相反來說,如果你已達到理想的推桿成績,這枝推桿居功至偉,你可不要隨便換它哩!同一枝推桿用上十年毫不出奇。無論什麼推桿用到的新科技、新設計廣告如何誘惑,我看後只是一笑了之,不是不相信,只是感情作祟,總要拿回相伴我數年的推桿,感覺才會回來。說到底,感覺,在短打中最為重要!


#####

[ #文化 ]




cc logo BY-NC-ND | Attributions @劉兆生 Terms

Author @劉兆生 herein proclaims all rights to this article and related contents and thus publishes expressly the sai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BY-NC-ND licence which allows for sharing with attributions while restricting commercial usage and modifications. In conjunction, Author introduces images, illustrations and other media elements which may individually be on their own different ter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