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球哲理


@劉兆生 - 2019/04/15

世上愛打高爾夫球者有多少?確實難以統計。有人曾經這樣形容過:任何一秒鐘,最少有一萬個小白球在地球表面的大氣層上飄浮著!

這項五百年歷史的運動,近年更多人迷上,「瘋」魔各大城市,歐美亞澳非,高爾夫,成為國際語言一部份!高爾夫球魅力,可真無法擋!

喜愛打高球,每人的出發點或許不一樣。為健身,為應酬,為康樂,為消磨時間,為賭博,以至為物理治療,十萬種理由,通通我不管,也全對!隱藏在高爾夫球背後的,其實有著一些人生哲理,凡夫俗子活上數十年,或多或少在現實生活中思考過,應用過,反省過。

哲理一:好運歹運之謎

李嘉誠發達憑運氣?不!靠努力。我不是很努力嗎?為什麼不發達?我倒運嘛!如此論調,無日無之,也無結論。但我的高球教練一語中的說:高爾夫球,尤其在果嶺上推桿,你練習愈多,你的「運氣」愈好!一個離洞三十多呎球,一推即中,對初學者來說是十成運氣,對職業球手是九成練習;加一成運氣而已。

高爾夫球場,其實是設計用來刁難球技高的球員,讓他們不可光靠精湛的技術輕易取勝。一個右曲球撞樹後彈回球道中央;一個又直又遠的發球卻落正球道的嘖水鐵蓋彈了落水:是公平還是不公平?一個資深高球手,不會為偶然好運而沾沾自喜,亦不會為一時歹運而生氣,他只知道緊守崗位,直到打完最後一洞才能算出這場球賽好運和歹運小差剩值,是勝是負。人生又何嘗不是!

哲理二:性的替代

太太埋怨丈夫愛上高球後,和她做愛的頻率相應減低。這是絕對正常的症候。愈來愈多人接受高爾夫球在若干程度上可以代替性。在球場上一記發球,剛勁有力,球兒被狠狠一擊發出淒叫,嘶的一聲,劃破長空疾飛而出,接著在旁球友報以歡呼讚美,此情此境,以重疊高潮來形容,亦非言過其實。男性睪丸素引發的性慾,亦得以發洩。有人更風趣地說過:高球和做愛相似之處,是你無須要到家,也可以享受到!

男人一生中,總會迷上若干女人。迷上高爾夫球,是另類「女人」。這小白球雖不會對你喋喋不休,但你的思想已早被操控。它常常不忠於你的指令,但相處一段日子,它偶而給你一些意外喜悅,令你夢縈魂牽。更有人把高爾夫球形容為一位水性楊花的妖女:第一眼遇上她,是種無可抵擋的誘惑。奈何自卑感作祟,覺得能力和條件有限,未獲美人垂青是理所當然。正當你決定放棄追求之際,卻敵不過美人一副欲拒還迎的姿態。傻兮兮地墮入情網,花錢花時間在所難免,為的是一親香澤。妖女對你若即若離,你繼續無條件地奉獻,但好夢仍難圓。直到一天,你不甘心投資無回報,決定斬倉,長痛不如短痛,拂袖離去,豈料妖女卻馬上主動投懷送抱,一蹴即至,共赴巫山。溫存過後,翌日她即捨你而去,令你空床獨守多會,心灰意冷之餘,豈料另一位更妖艷的出現眼前……與女人糾纏,往往心力交瘁。困在小白球的天地裡,至少,你還以為自己可以主宰一切!

哲理三:實事求事

很多人對我說過,他想出了一條曠世絕橋,包保半年內發達。這些時常把發達大計掛在口邊的人,每次重遇到,他們依然是身無分文,不問你借錢已是大幸。為什麼?因為他們多是屬於「講便天下無敵,做便無能為力」之人。

社會上這類人很多。在高爾夫球場上,這類人比較少見,因為凡人打高爾夫球,通常都不敢輕易地「認屎認屁」。球齡較高的人,他們一定曾受教訓:愈想贏時愈容易會輸。畢竟,打高爾夫球絕對是實事求事,你一定下過苦功,才有今天的成績。任你怎樣誇大其言,一下場便無所遁形。講是沒用,有表現是最實際。

高爾夫球有沒有天才?有,但絕對不是我和你!大部份的天才高爾夫球員,六、七歲時便悉心學球。你能讀到這本書,起碼不只六、七歲嘛!高爾夫球是一視同仁的。無論你是不是天才或有沒有天份,你都要下苦功,才能達到或保持一個像樣的水平。有天份的球員,可能學起來比你快。一兩年下來,你成績不一定比他差,也許你的基本功比他好,日後他還是你的手下敗將也說不定!

天才球星是有的。近來老虎仔活士,年青時的Jack Nicklaus,Tom Kite,Tom Watson……一大堆。他們世界級的水平,除天才外,還不是靠後天苦練得來。近期最矚目的南韓女高球手朴世莉,她父親要她每天跑樓梯鍛練腿力,小孩子時候故意放她獨自在墓園過夜來訓練她的膽量,那都是天才背後辛酸故事!天下成功事,沒件來得易。

看看一些統計數字:美國成年男性,從初學至破一百桿,平均需要三年時間和在練習場打過超過三萬枚球!女性卻比較短,兩年至兩年半左右。這或許和球場女子發球台的遠近有關。這是平均數,其中當然有例外,我認識朋友中,三個月「死練爛練」便破一百桿,大有人在。但這不說明你比他差。當日子有功時,難保你比他早破九十或八十桿哩!

回想起來,我最迷惘的日子,是打了兩年多球的期間,很想破一百桿,但每次總是欠一點點,不是推桿不濟,就是發球失誤,發球成功到短打上果嶺又強差人意。朋友不信:「你還未破一百,不是罷!你騙我嘛!」聽進耳裡真是欲哭無淚啞口無言,落得一副忍辱偷生的相臉示人!

教練安慰我:「實事求事,只要你繼續練習,繼續打球,破一百遲早要來的,嘿!你不是破了一百便不再打球吧?破了一百還要破九十,破八十啊!開懷一點,你不是每次也有進步嗎?每次打球你不是很享受嗎?不然你每星期回來幹麼?」

高爾夫球讓我上了一課:只要朝著目標去做,實事求事,一定會有成果。

哲理四:本性難移

中國人說:選女婿先和他打一場麻將。西方人說:選女婿應先跟他打一場高爾夫在麻將台上,可以察看這男人的牌品、脾氣、待人接物技巧和搏殺程度、風度和智慧。和陌生人打場十八洞賽,短短四小時,你能觀察入微的話,要猜這人的品性,雖不中亦不遠已。於觀人而言,打球比打麻將更徹底,因為你還可以測試到他的體魄和誠信度!

高爾夫球是一種HONESTGAME,是以忠誠為基礎的運動。世上別無其他運動,犯了規要自動自覺地罰自己,沒有球證在場「吹雞」叫停。其他人部份運動比賽時球員的心理是「搏得便搏,過海便是神仙」,不「搏懵」觀眾反而懷疑球員的智慧!

高爾夫球場實在太寬闊,每個球員忙著打自己的球,球員與球員間的位置距離分散得極大,不可能分分秒秒都能彼此監察,所以要靠一個信字。

相反地,就是這個信字,可能誘發出人性潛在著醜陋的一面:欺詐、貪婪、「側側膊」、輸打贏要……

最易犯上的是「呃棍」,明明打了六桿卻報五桿。被人拆穿就說記錯,無心之失。在沒有賭博成分的球局,「呃棍」就是「呃自己」,球場上「自己呃自己的人」何其多,若事不關己,旁人亦不了了之,算了。但他的誠信力已大打折扣了。

有個笑話:某人習慣報少桿,凡打五桿寫在記分卡上是四桿,四桿變三桿。一次,他一桿進洞,於是順理成章填上了一個零!令人啼笑皆非不已!

有些時候,在五十碼內無人地帶檢球,明明自己的球找不到,卻發現他人遺下的球在附近,我們一定會興起照打如儀的念頭;或即使找到自己的球,但落點不好打,我們亦會有偷偷地把球移好才打的衝動。這是人性,在無人看管下你會不會在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士司機把你的一百元紙幣當五百元找贖你會不會照收?每個人都有貪念,問題是你的克制力夠不夠。

高爾夫球就是挑戰你的克制力,每打一次球都要克制自己一次或多次。慢慢地,我們會發覺,如果你還是正常的,騙人和騙自己的滋味回想起來很不好受,只有光明磊落地計算自己的成績,你才會真正享受到高爾夫球美好的人生!

哲理五:火鳳凰

學習高球的過程中,每人都會面對一次又一次置死地而後生的抉擇!有時更要像火鳳凰一樣,自我毀滅後重生,才能昇華到另一境界。

Greg Norman有一段日子打球的成績躑跼不前,折磨到他接近放棄的邊緣,不想再出賽了。一天他無意中讀到一本書,說一位中國高僧授徒,用一杯半滿的濁水打比喻:如果你要換上整杯清水,任你怎把清水添進去,結果都是一杯半濁半清的水。只有把濁水倒去,慢慢加進清水,才能成功。Greg Norman說這道理非常正確,抱著以上的真言,他再握球桿,練出新的姿勢,往後獲獎無數。

這不是火鳳凰是什麼?打球的人,一定曾經滄海,打來打去沒甚進步,說白些,不退步已是萬幸。誰也容易說:把以前的忘記,重新再學。但真正做到有幾人?打了五六年球,要他再學習握桿、上桿、下桿,重新調節揮桿的節奏和速度,球打不起來不在話下,還要他們忍受「被奪去」及「打回原形」的滋味,試問有幾人能願意接受?

一場金融風暴,以前位高要職的朋友烏紗不保。老陳是當中一位「佼佼者」,他從前管理個大部門,有十多人替他推銷商品,成績相當不錯,累事的是幕後老闆炒樓炒股,最後連公司也賠上。老陳頓時失業,可幸是他抱著火鳳凰心態,前塵不緬,「屈就」一間規模小得多的公司,凡事也要親力親為,重返他的「行街」生涯,平穩過渡之餘,他常笑言:現在雖然辛苦一點,但我學到的比以前更多,我的刀鋒也利得多了,連電腦我都自己攪掂。老陳已扎實起來,引頸以待下次機會的來臨啊!

我心想:打球不是一樣嗎?破了一百,再破九十,之後跌回一百,再要破九十,當中,要化多少次鳳凰?

這五大哲理,包涵了你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球如其人,你是什麼人,就會打什麼球。在球場上的每個動作,正正是反映出你日常生活習慣的取向。你若是急性子,在球場上一定會表露無遺;你若是慢郎中,打球時人家一定會催你;你若是拖拖欠欠,欺欺騙騙,肯和你一起打球的朋友會愈來愈少;你若是暴發戶,你的球僮肯定被你差遣得死去活來;你若是好勇鬥狠,你一定要打得比別人好才會甘心;你若是冒險家,怎樣困難的處境你都會堅持搏過去;你若是膽小如鼠,打什麼球都會以安全至上為原則:你若是好賭成性,沒賭注根本上連球也不願打起來;你若是好色的,你的推球技倆一定會比常人好,你享受進洞比別的過癮多啊!

球場上,每人都抱著不同態度打球,你我都有自己的哲理。同一天空下,我們同是追逐著這小小白球,沉溺在如夢的高爾夫球世界裡!


#####

[ #文化 ]




cc logo BY-NC-ND | Attributions @劉兆生 Terms

Author @劉兆生 herein proclaims all rights to this article and related contents and thus publishes expressly the sai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BY-NC-ND licence which allows for sharing with attributions while restricting commercial usage and modifications. In conjunction, Author introduces images, illustrations and other media elements which may individually be on their own different terms.